如閣下未能閱讀以下電郵, 請瀏覽網頁版本
若您希望停止收取由序言書室發出的宣傳推廣活動電子郵件,請按此
+852 2395 0031
首頁    關於我們    二手書架    活動重溫    銷售排行    臉書/FB    每月會訊    序言書架
序言書室25年7月號會訊*

通告:

關於店長未未
活動報名:文學夫子-由《霜火戀》說起
預購詩集《生態演替》
序言書室2025年6月暢銷書榜
每月新書

書介:

《香港魚畫第二冊》
《不合時宜的群像:書寫理論的獨行者》
《何處安居?: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最後十二堂課》
《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

關於店長未未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店長未未,傳謂1999年生。於2011年6月由經理帶到序言。凡寄身書店十五載,克盡職守,予店員無盡歡愉。偶發獅吼,退奧客,擄盡店員心。今承風而去,往彩虹橋上,返回喵星。謹代序言仝仁,致以無上謝意,同聲一哭。唯願有緣再聚。
 
1. 現設未未記念冊於店內,歡迎於7月22日前,來寫下幾行一字半句,我們會把紀念冊帶到未未的告別會。之後或會作出版之用
2. 徵500-2000字關於未未的短文,不設稿費。如成功出版,收入扣除成本會捐到幫助動物的機構,讓未未遺愛人間。如未能成功出版,可能會貼於本店的社交網站上分享。如有意供稿,請於 7月22日或之前通知我們以作安排。
3. 7月22日(二)黃昏是未未的告別會,店員們均出席,是故該日營業時間將改為中午12時至下午4時,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洽動報名:文學夫子-由《霜火戀》說起

報名:文學夫子-由《霜火戀》說起

日期:2025年7月18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9時30分至11時
地點:序言書室 (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講者:劉銳紹(夫子)
需預先報名,額滿即止,不接受Walkin
連結:https://forms.gle/spoaW473qSXJeXRe7
報名後我們將有專人通知,屆時需再確認才算成功報名
此乃私人活動,不設walk in。活動期間書店將關門,只有已報名人士才可入內。
收費:自由定價,將於活動期間收取

《霜火戀》是夫子劉銳紹最新出版的長篇愛情小說,力求脫胎換骨;用文學的角度和要求,反映由1970年代開始的時代和人性變幻。很多當年社會事件歷歷在目,昇華情節,波瀾起伏,深度描述。

《霜火戀》(上中下冊)講述兩名青年(李霜和藍燕超)的愛情故事,在時代的風槍雪劍之下,闖過五十多年(由一九七O年代開始)不可思議的人生歷程。在小說中,他們遇上政府管理不善,刻意隱瞞危險山坡,導致多人被活埋,自己也險些葬身泥海;歪心老師對女學生心懷不軌,謀色謀利,設計加害,但又逍遙法外;黑社會入侵學校,虎踞龍盤,吃人如吃豆,兩人就在“被吃掉”與“反吃掉”之間險死還生;娛樂圈和色情文化構陷青少年,令他們在“銀雞死亡圈套”的邊緣掙扎。他們又經歷了未婚少女驚惶產子,最後在迷亂中殺嬰;賭博家庭蒙混在“橫財興家”的僥倖中,導致慘絕人寰的倫常悲劇;警權氾濫受庇護,在鬧市胡亂開槍殺人,還被裁定“情有可原”……
預購詩集《生態演替》

預購詩集《生態演替》

作者:阮文略  
出版社:PORT
規格:170 X 240mm
定價:HKD 98  預購價:$80.00
*預購將附作者親筆簽名*
截數日期7月14日(一) 下午6時
預計可取書日期:7月17日或之後兩星期(如需遲取請注明)
預購連結:https://forms.gle/9tD4VDYg6LFRiMc8A
取書時才需付款

簡介

「我們不是第一代  也沒法成為最後一代
意識到這樣  尤其讓我感到悲傷」

「生態演替是一個重要的生態學概念,指的是生物群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的過程。」詩人在自序中如是解說。對他來說,詩歌,不單是表達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形式,也是環境變化對生命影響的重要體現,反映自然界的變遷以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複雜關係。
生態詩?既是,也不是,詩人用「生態演替」這個概念,其實還是回到自己、同城人、同時代人的命運。
二十五年來,阮文略不斷寫詩,關注各種社會議題,也隨着時代變遷演替詩中的命題,但是這本寫在後疫情時代的詩集,作為理科出身的詩人,依然堅持一種擁有感受力的、有情生命的存在,作為科學與詩意的核心。

//我想到我們自己﹕莫非如此
同樣在涉渡那條叫做「一生」的河流//
(摘自〈天王寺動物園的美洲豹之死〉)

「「生態演替」是一趟必經之旅,但是它的必要條件是擁有感受力的、有情生命的存在。這應該是最起碼的共識,也是所有科學與詩意的核心。 」
-阮文略

作者:
阮文略 
- 磨鐵詩歌獎2023年度詩人
- 第五十一屆 (2024) 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冠軍

序言書室2025年6月暢銷書榜 更多書榜>>
書目推介 更多推介>>
《香港魚畫第二冊》
作者/出版:曾慶靈
 
薄薄一本的畫冊,從封面開始就是一頁頁全彩的魚類插畫,每一幅都鮮活,像是剛剛從魚缸撈上來的樣子,正好可以拿去烹煮。除了魚畫,作者也用心地介紹每一種魚。品種、外貌、特色都娓娓道來,更重要的是美食屬性和回憶。這些不單是香港魚類,也是作者生活的點滴。

事實上好多魚雖然說是香港海產,但卻不容易在街市見到。作者提到哪些新鮮好吃的,都是他兒時家人在街市買來,或是他成長後四處釣魚而獲得。毫無例外,這些兒時的魚,今日海釣的野生魚,都比養殖魚好吃。不過話說回來,今日之所以鮮少在街市見到野生鮮魚,正是因為三十年來的濫捕。作者也提到,雖然許多魚是野生的好吃好多,但為了希望香港魚類有更好的生態,能夠吃上養殖的,也是件好事。



TOP
《不合時宜的群像:書寫理論的獨行者》

作者: 洛楓  
出版社:二○四六出版

作者在書中談到的書寫者,不論是思想家、作家、藝術評論家,抑或其他學術領域的頂尖人物,他們的寫都有一種抗衡的意味,在這種抗衡中又可看出不合時宜的獨行個性來。對於洛楓來說,寫這本書也有一種不合時宜的抗世意味吧。其實也有其他動機。洛楓在自序中也交代了自己在外國受學的過程,如受教於哲人德里達弟子Peggy Kamuf,老師中也有日本著名文化研究者三好將夫、詹明信、詩人葉維廉等人。相信洛楓也想在這本書中,為她讀過其大作的人物如羅蘭巴特、海德格、班雅明、里爾克、村上春樹、昆德拉、福柯等,作一深入淺出的評述,理順一直以來研讀的創作論述。

書中分為〈寫作學〉、〈創作論〉和〈藝術評論〉三部份,粗略區分,可視之為以寫作策略、創作理論和藝術評論出發,去切入這些作品。雖然書中涉獵的作者很多,但洛楓只是在討論與寫作、創作和藝術評論相涉的問題時,引用該作者相關的著作。比如談羅蘭‧巴特的第一章,主要還是談到他其中一部著作《小說的裝備》。關於村上春樹一章,則以桑塔的《疾病的隱喻》切入,談村上的《身為職業小說家》。村上認為身體比頭腦與寫作關係更密切,與及其健康的生活節奏,的確與《疾病的隱喻》談到傳統作者體弱多病的觀念相反。說明寫作與身體緊密相關的同時,作者管理身體和寫作的意志,比身體遭受的疾病,更能決定寫作的成就。

《不合時宜的群像》並非一部寫作及評論寫作的Very Short Introduction或ABC,也不單純是寫作理論與文藝評論的入門指南,它是洛楓多年來寫作及閱讀經驗的總結,加上思維遄飛的成果,當中洛楓堅持自己的立場,比如在畢克斯與桑塔《反詮釋》的爭論中,感染傳統文學評論教育的洛楓對畢克斯的網絡樂觀態度,也不是全盤否定。最後一章討論阿甘本文章〈甚麼是當代人﹖〉中對不合時宜的定義,提到具備當代意識的人能夠看出時代的黑暗與混沌。大概我輩書店人在萬馬齊喑的年代中,就算孤身一人也繼續堅持下去,也許就是因為我們也是「真‧當代人」,看出時代的黑暗與混沌,而不想裝聾扮啞。




TOP
《何處安居?: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最後十二堂課
作者: 布魯諾.拉圖, 尼可拉.圖翁   Bruno Latour, Nicolas Truong
譯者: 江灝
出版社:臉譜  
世界可能沒有那麼快迎來末日,但自2019年以後,香港人特別容易進入一種「亞末日」狀態。我們尚未真的末日,但總覺得有些事物已經結束且無法挽回,未結束的也只會以另一種方式終結。關鍵是,我們看不到明確的未來。筆者有時會疑惑:「原來我們還未末日嗎?」

此時,拉圖(Latour)便是一帖清涼劑。但這藥並非帶你重返末日前,過那種平凡有序的日子。拉圖既是哲學家,也是社會學家與人類學家,使他的思想不拘於傳統哲學範疇。即便在法國,他也是個非常特異的思想家。他自知過於古怪,因此在生命將盡時,與人對談結集成書──《何處安居》,較完整(但不等同於有系統)地梳理了他的思想與方法。

他的名言是「我們從未現代過」,大意指「現代」構築了一套對世界與人類的想像及其體制。這種現代看似極度理性,最大的特徵卻是言行不一。我們都渴望成為成功的現代人,但現實是,沒有人真正現代過,而我們陷入了「曾經現代過」的錯覺。現代性的一大慾望是化約主義:物理、數學、遺傳學、心理分析、社會學,就連經濟學,都自認能將萬物真理化約為自身學科。哲學當然是這種衝動的典型。但拉圖很早便放棄化約主義,他將之比喻作一個極重要的宗教經驗。自那之後,他追求的真理各有其所,既不執著任何理論,也無所謂學派。

為了對抗現代性,他主張的方法是「描述」:從最實在的生存狀態出發,進行考察與研究,這也是人類學的長處。太多的人、理論、學科告訴我們「是什麼」,但我們需要的不是盲信,而是從自身生活與經驗切入。這當然不是膚淺的經驗論,而是要探問:我們的存在依賴什麼?很快我們會發現,我們的生命與生存,不僅在眼前,而是連結許多領域的網絡。

他最重視的概念之一是「蓋亞」──大地之母。他以此理解人類在地球表面生存的空間。蓋亞不僅是科學概念。當我們深入了解生物學、生物史、地理學、地質學與氣象學,就會明白人類在地球表面的脆弱;也會意識到,在孕育生命的大氣層之下、岩漿之上的幾公里空間,是經過四十億年各種生物參與,才逐步形成如今可居的物理與化學結構。僅就氧氣含量、溫度、保護地球的大氣層,都離不開生物的作用。蓋亞即是我們的生存條件。這不僅是科學理解,也涵蓋宗教、社會與情感的層面。

拉圖並非那種告訴你人生該如何度過、世界究竟什麼樣的思想家。書中有句話很美:「一名稱職的哲學家必須為這些事物命名:我們所在之處,謂之蓋亞。」他提出蓋亞,不在於替你解答人生,而是發出一項邀請,打開一個世界,讓你也可以一頭栽進去,看見生命的多元多樣,必須你自己去感受與探索。

有了這樣的思想,即便面對末日也不那麼可怕,因為它帶來了亞里士多德所說的「wonder」。從化約論中解放,我們可以進入各種人類認知領域,無需擔心承受何種大寫真理的後果。宗教、科學、政治,各自有其趣味,各安其位。階級鬥爭不一定只能從政治經濟分析,也可從生態學視角切入。哲人雖已遠去,卻為我們打開多扇門,解除了自己加諸於自身的枷鎖,使我們更加活潑,走得更遠。

TOP
《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
作者: 哈拉瑞   Yuval Noah Harari
譯者: 林俊宏
出版社:天下文化 
《連結》是暢銷書《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的最新作品。以「資訊」作為主題,從石器時代的資訊交流講起,直至今日的 AI 新世代。這種宏觀大歷史,實在非常適合好大言的父親。更難得的是,面對龐大的題目,作者仍找到著力點,為討論帶來實在的基礎。這就是專業歷史家的長處:面對海量資訊,卻能寫出句句有所本、有中心而不零亂的完整故事。畢竟,作者認為人類之所以能掌握比其他動物更多的力量,關鍵就在於「說故事」的能力。

資訊是一個因時因地而異的概念——對一些人是資訊,對另一些人卻未必。能夠將客觀、主觀的資訊匯集成有意義的內容,構成故事,就是資訊的「交互主觀性」。例如現代的國家觀念,正是由眾人的認同所產生的「實體」,它由人與人之間的共同信念構成。這並非說國家是虛構,而是國家的存在,本身就是人與人之間共同承認的資訊。

作者非常強調,資訊不等於真理或真相。雖然三者息息相關,但人類的力量與共同行動的基礎,並不總是建立在絕對的真理或真實之上。宗教自文明初開至今,一直是人類最重要的連結之一,卻未必源於真理與真實。

資訊連結的歷史,受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影響,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可能性。古代很難實行民主,因為缺乏有效的距離讓許多人一起參與決策;到了現代,大眾傳媒的出現,才使多數人能共同認知社會和國家狀況,造就了龐大民主國家的條件。這只是書中眾多討論之一。

顯而易見,今日最令人關注的,不再是石器時代人類如何連結,而是在這個 AI 急速變化的時代,人類是否能發展出新一代處理資訊、創造連結的可能性。作者運用其歷史學專長,對近幾年出現的社交媒體、演算法與 AI 作出分析,並提出展望。坦白說,作者沒有水晶球,沒有辦法說得準人類未來會如何。不過這不正好與父親有更多討論空間嗎?

他的名言是「我們從未現代過」,大意指「現代」構築了一套對世界與人類的想像及其體制。這種現代看似極度理性,最大的特徵卻是言行不一。我們都渴望成為成功的現代人,但現實是,沒有人真正現代過,而我們陷入了「曾經現代過」的錯覺。現代性的一大慾望是化約主義:物理、數學、遺傳學、心理分析、社會學,就連經濟學,都自認能將萬物真理化約為自身學科。哲學當然是這種衝動的典型。但拉圖很早便放棄化約主義,他將之比喻作一個極重要的宗教經驗。自那之後,他追求的真理各有其所,既不執著任何理論,也無所謂學派。

為了對抗現代性,他主張的方法是「描述」:從最實在的生存狀態出發,進行考察與研究,這也是人類學的長處。太多的人、理論、學科告訴我們「是什麼」,但我們需要的不是盲信,而是從自身生活與經驗切入。這當然不是膚淺的經驗論,而是要探問:我們的存在依賴什麼?很快我們會發現,我們的生命與生存,不僅在眼前,而是連結許多領域的網絡。

他最重視的概念之一是「蓋亞」──大地之母。他以此理解人類在地球表面生存的空間。蓋亞不僅是科學概念。當我們深入了解生物學、生物史、地理學、地質學與氣象學,就會明白人類在地球表面的脆弱;也會意識到,在孕育生命的大氣層之下、岩漿之上的幾公里空間,是經過四十億年各種生物參與,才逐步形成如今可居的物理與化學結構。僅就氧氣含量、溫度、保護地球的大氣層,都離不開生物的作用。蓋亞即是我們的生存條件。這不僅是科學理解,也涵蓋宗教、社會與情感的層面。

拉圖並非那種告訴你人生該如何度過、世界究竟什麼樣的思想家。書中有句話很美:「一名稱職的哲學家必須為這些事物命名:我們所在之處,謂之蓋亞。」他提出蓋亞,不在於替你解答人生,而是發出一項邀請,打開一個世界,讓你也可以一頭栽進去,看見生命的多元多樣,必須你自己去感受與探索。

有了這樣的思想,即便面對末日也不那麼可怕,因為它帶來了亞里士多德所說的「wonder」。從化約論中解放,我們可以進入各種人類認知領域,無需擔心承受何種大寫真理的後果。宗教、科學、政治,各自有其趣味,各安其位。階級鬥爭不一定只能從政治經濟分析,也可從生態學視角切入。哲人雖已遠去,卻為我們打開多扇門,解除了自己加諸於自身的枷鎖,使我們更加活潑,走得更遠。


TOP
每月新書 上月新書>>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不只是厭女【時代前行暢銷新版】 凱特?曼恩 麥田
共產黨宣言(2024年版) 馬克思, 恩格斯, 林宗弘, 霍布斯邦  /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麥田
歐文排印細部法則 尤斯特?侯克利 臉譜
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哈佛名醫教你如何看人
 
Martha Stout/譯: 陳雅汝 商周出版
房價為什麼越打越高?: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家 卡哈?莫蘭 商周
盲人國度:從看的見到看不見的奇異旅程 遠流
性史:第三卷自我的關懷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 時報
論女性 蘇珊. 桑塔格Susan Sontag 時報
一條命值多少?人命的價值誰能決定 珍妮.克利曼(Jenny Kleeman 時報
被出征的世界:炎上、正義魔人、群眾狂熱、取消文化,看「社會正義」如何顛覆我們的世界! 橘玲 大旗出版社
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一則關於鬧鬼和空間記憶的人類學敘事 李安如 左岸文化
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 譚蕙芸 春山
神保町書肆街考(日本文壇奇才鹿島茂重量級作品經典回歸):世界第一古書聖地誕生至今的歷史風華 鹿島 茂 馬可孛羅
失控的憤怒機器:從同理到對立,社群媒體如何扭曲人心 寶鼎
公眾輿論:訊息與真實的明辨 沃爾特.李普曼 大寫出版
幻影公眾:民意與治理的慎思 沃爾特.李普曼 大寫
奇點已近 雷?庫茲威爾 經濟新潮社
華年心緒從頭理:回憶從英殖到中國特區六十年的香港 王耀宗 王耀宗
(簡)伊斯坦堡講稿:羅曼語文學導論 [德] 埃里希?奧爾巴赫 商務印書館
(簡)動物化的後現代 (日) 東浩紀 上海人民
(簡)弱關聯:在旅行中探尋檢索詞 東浩紀 上海人民
(簡)實在界的鬼臉:齊澤克自選集 齊澤克 Zizek 中央編譯
(簡)學術人 (法)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上海文藝
(簡)社會流動性和它的敵人 (英)李·埃利奧特·梅杰,(英)斯蒂芬 上海文藝
(簡)關於偶像,一邊糾結一邊思考 (日)香月孝史,(日)上岡磨奈,(日)中村香住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簡)此性非一 (法)露西·伊利格瑞 北京聯合出版
從黎明到衰頹(穿線精裝+雙絲帶典藏版)上下冊不分售 巴森 貓頭鷹
此中三昧費思量 李歐梵 商務
城市生物多樣性和碳儲存——香港原生樹種的應用 吳英嬋博士 蕭天欣 葉鳳婷 侯智恒博士 長春社
錫安長老教會紀要:由世界政府來征服世界 喀瓦 新加坡南洋出版社
伊朗的靈魂:革命、反美、神權政府,1979年後伊朗知識分子的掙扎與奮鬥 勞拉?席科爾 貓頭鷹
為什麼我們能理解科學和藝術? 電腦與AI會影響大腦的演化嗎? 葛詹尼加 貓頭鷹
仇外:義和團、種族屠殺、英國脫歐、川普當選,仇外情結的歷史 喬治?馬卡里 貓頭鷹
風箏家族 韓麗珠 聯合文學
1984:流行音樂變酷的一年 伊恩?韋德 積木文化
The Kite Family 風箏家族英文版 Hon Lai-chu 韓麗珠 香港大學
復員的香港 九龍舊書店
策展革命︰毛澤東時代的政治陳列 何若書 中文大學出版社.
虛擬親密--約會軟件中的性別及酷兒政治 陳力深 中文大學出版社
供水香港--地緣政治、水務建設與農業發展(1940–1970 年代) 李家翹 中文大學出版社
陸海之間--東南亞與世界文明 王賡武 中文大學出版社
杜甫一生 The Life of Tu Fu 艾略特?溫伯格 (Elliot Weinberger), 李棟 譯 中文大學出版社
南方的想像--環境、身體、疾病、全球化共構下的近世華南
 
梁其姿 中文大學出版社.
聆聽的房子 辛其氏 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迤邐而來 麥樹堅 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廣東話圖鑑 港式說話之必要 好年華 GOOD TIME 懷舊香港同學會
不如問阿婆ASK GRANNY 老正工作室 蜂鳥
安 (趙曉彤) 趙曉彤 蜂鳥
叮叮行 吳俊賢 初文
舊夢浮生 沈西城 初文出版社
潮濕的記憶 劉以鬯 本事
裸命 (BM) 陳冠中 香港本事出版
建豐二年 (BM) 陳冠中 香港本事出版
中國波普 (本事版) 查建英 本事
弄潮兒 (本事版) 查建英 本事
有趣的事情 劉以鬯 本事
中國現代出版社業前夜 俞曉群 本事
書蠹牛津消夏記(增訂版) 王強 本事
酒徒 兩冊合售 (本事版) 劉以鬯 本事
二十世紀歌詞 愛情療癒誌 游思行 生活書房
在遺忘之前 一屋村一故事 林喜兒 生活書房
拾荒的人——香港拾荒者勞動紀實 鄧永謙 dirty press
《命案》電影劇本集
 
超等視覺 超等視覺
破?地獄電影全集 超等視覺 超等視覺
《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劇本集 超等視覺 超等視覺
《毒舌大狀》電影劇本 超等視覺 超等視覺
《臨時劫案》電影全集 超等視覺 超等視覺
《盜月者》電影創作?劇本全集 — 平裝版 超等視覺 超等視覺
香港生物之我思我畫香港生物之我思我畫 梁煒鈞 亮光
你看港街招牌(二次增訂本) 李健明 非凡出版
老照港古:香江華洋舊事相中尋 貝大?(David Bellis) 非凡出版.
與彼此的靈魂對話——2020後伴你走過的廣東歌 姚慶萬 非凡出版
在地?餐桌?小旅行 遇上香港飲食文化(增訂本) 黃可衡,mujiworld 非凡出版
中電鐘樓:一個香港地標的蛻變重生 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 中華書局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香港天后誕 廖迪生 中華書局
MilkX Magazine 226
大頭菜文藝月刊108 JUNE 2025
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173  June 2025
庭刊 第10期 《蘋果國安案》
香港文學月刊 #487 (2025年7月號)
Parmenides: Ontological Figure, Being 1 (The Seminars of Alain Badiou) Alain Badiou, translated by Susan Spitz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eviathan on a Leash: A Theory of State Responsibility Sean Flem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ruth and Truthfulness: An Essay in Genealogy (Bernard Williams) Bernard Williams, Foreword by Miranda Frick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wo Cheers for Anarchism: Six Easy Pieces on Autonomy, Dignity, and Meaningful Work and Play James C. Scot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reedom: A Disease without Cure Slavoj Zizek Bloomsbury
In Praise of Philosophy Alain Badiou Polity
Post-Growth Living: For an Alternative Hedonism (Paperback) Kate Soper Verso
A Social History of Analytic Philosophy Christoph Schuringa Verso
Cybernetic Circulation Complex: Big Tech and Planetary Crisis Nick Dyer-Witheford, Alessandra Mularonii Verso
A Philosophy of Shame: A Revolutionary Emotion Frederic Gros, translated by Andrew James Bliss Verso
War and Money: The Imperialism of the Dollar Maurizio Lazzarato, Translated by Jason Francis McGimsey Verso
The Late Marxs Revolutionary Roads: Colonialism, Gender, and Indigenous Communism Kevin B. Anderson Verso
Psychopolitics: Neoliberalism and New Technologies of Power (Futures) Han, Byung-chul Verso
序言書室Hong Kong Reader
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旺角地鐵站D3/E2出口,Body Shop對面)
營業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